校園環境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也叫校園顯性文化。校園環境的每一個實體,以及每個實體之間結構的關系,無不反映出某種教育價值觀。校園環境建設包括校園選址、校園建筑與布局、教學活動的場所和設備、綠化、環境衛生、文化設施等。中小學的校園物質設施和環境,既不同于機關、工廠、農場、街道,又有別于職業學校或大學,他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文化內涵,影響著師生的觀念和行為。下面,就高級中學如何創設優雅和諧的校園環境談以下幾點想法。
第一,校園建設要具備學校特有風格,體現教育的整體觀。現代學校建設打破了傳統的“火柴盒”式的教學樓建筑風格。很多學校在擴建和整建的過程中,盡量使樓房的外型、顏色、裝飾做到協調美觀、生動活潑而具有校本特色。有的教師設計成扇形或六角形,體現出教學相長師生交流的教育思想。我們學校在擴建的過程中用象征著托舉和凝聚的走廊把各主要建筑連接起來,既現建筑布局的整體性,又能使師生穿往其中免受日曬雨淋,蘊含著濃厚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在這樣的環境的學習生活,青少年能夠感受到慈愛淳樸的校園文化底蘊。我國著名愛國華僑陳經倫先生,為家鄉捐資建起的經倫中學,其建筑設計可謂用心良苦。筆筒、墨水瓶的樓房建筑,使學生見景生情,認識到學習只有飽蘸墨水、辛勤筆耕,發揚刻苦學習精神,才能學就成功。有的建筑像帆船模型,啟示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勇往直前。校園建筑的高低有別、錯落有致、協調典雅,所有這些都體現出教育的整體觀。校園建筑的藝術性,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第二,科學化、人文化的教育活動場所可以成為學生成長的動力。校園教學活動的場所和設備,能夠體現出學校所獨有的辦學特色。青少年處于人生塑造的重要階段,他們思想豐富、理想高遠、對人生和社會充滿激情、容易受環境感染。人文化、科學化的教育活動場所能夠給予他們健康的人生向導,挖掘他們成長的潛能,更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時間需要。
第三,校園綠化、美化,讓學生參與其中,文化設施給青少年思想啟迪。
校園的綠化與美化也是一本活的教科書,而對校園綠化與美化的過程,就是在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的教育。學校綠化工作是一項重要工程,綠象征著生機和希望,使人耳目清新,煥發激情。我校根據自己的地形轉狀況,在適度硬化的基礎上搞好綠化工程。在教學樓和宿舍樓之間的空地間,修建有草書相間的“益智花園”,草坪寧靜優雅,廊亭綠葉繞掛,用于角樓的石桌石凳落于花園幾隅,旁有讀書、探討的雕塑警示。可見漫步在花園,感受著詩情畫意,激發著學習的動力,既能夠給人以美的熏陶又有健身益智之功;閑暇時,捧書閱讀或交流探討,怎能不使學生感受校園生活的美好。
生活即教育。在綠化和美化校園的過程中,我們始終不忘發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校提出“自己動手建校園”的口號,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同每位師生的辛勤勞動相連,每周一班級輪流值日,利用勞動時間學習實踐花草培植和修剪技術,綠化場所成為培養同學們環境意識和勞動意識的大課堂。由于美麗的校園灑有自己的汗水,因此同學們就倍加愛護,自己不愿意隨便損害它,也不允許他人損害。來自學生的是學生最認可的,為了保證校園的綠化美化,我們發動學生饌寫公示語,“別落腳,我也怕疼”、“我愿奉獻給你一片綠色”、“我的美麗正如你的笑臉”“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等”這些與花草同色的標牌,如同會說話的花草與同鄉們交流著自己的感受。每到節日,畢業典禮之后或校友返校之時,大家總是愿意在校園里結伴合影,對未對學校的留念。
學校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必須納入校園環境建設的整體規劃,與園林建設統一定位和設計,文化設施要體現社會主義的教育方針和辦學思想,給學生以積極向上的感受和富于責任感、獻身精神的熏陶。文化設施的建設還應當反映當地文化風俗和優良傳統,使之成為當地優良文化傳統的宣傳教育載體。在學生演講詞和作文中,我們見常看到類似這樣的語句:“校園的一草一木,皆喚起我們愛護衛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牌幅中的一字一句,都提醒著我們求知做人的真諦。呼吸著清醇空氣、沐浴著教育春風,心中默默品味:學習真好”。學生是憑聽覺和視覺接受教育信息,周圍所有人、事、物、語言都能成為信息源。一個賞心悅目、和諧奮進的校園環境,起到了調節師生緊張腦力勞動的心態和情緒,提高腦力活動的效果,使人受到美的熏陶產生奮進的力量的作用。
此文關鍵字: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校園走廊文化建設|文化墻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