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曾注意到,從某個時候開始,校車上有了標注始發站和終點站的LED電子屏幕,等待校車的師生們再也不用一擁而上地辨認從遠處開來的究竟是哪一路校車了,尤其是晚上或者其他光線暗的時候。這是建筑工程學院教授黃志義曾經提出的一項教代會提案中的一個內容。一點小的投入和改變,為師生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便利。提案也被評為七屆一次教代會的優秀提案。
黃志義長期從事交通基礎設施領域的教學與研究,這個提案源于他的專業敏感性和對校園交通安全問題的關注。
而七屆三次教代會上,他的提案《關于加快建設紫金港校區具有歷史底蘊與現代科技特色文化區塊的建議》又被評為了優秀提案。這個提案通過對校園建設投入關注和思考,打開了如何為一個相對年輕的校園增加文化底蘊的實施思路。
在日常的觀察和與同學們的交流中,黃志義體會到同學們往往覺得紫金港校區雖然環境優美、教學樓現代化、設施齊全、空間寬敞,但總感覺缺少一點專業歷史傳承的歸屬感。走進玉泉校區的第五教學樓,總能講出一些建工學院曾經的老教授在這里留下的故事。無論是建筑、空間,還是黃志義的專業領域———道路,無不因為人在其間的活動和發生的故事,才有了人與物之間的聯系和相互的歸屬感。
“校園的建設和規劃不僅需要學校的投入,更需要院系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和特長賦予空間獨特的個性;而一個空間除了提供教學和科研的功能,也同時需要提供給師生想要與之發生互動的欲望和展示自己的包容度和可能性,通過講述新的故事續寫前輩們的歷史。”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