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學在金東——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專題調研在金東區展開,該調研活動由人民日報《民生周刊》雜志社牽頭,人民日報《民生周刊》雜志社總編全世杰、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專家學者以及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媒體記者組成的調研組一行先后走訪了金東區實驗小學、曙光小學、含香小學、澧浦小學、傅村小學,參觀后召開了專題座談會。
近年來,金東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宗旨,突出文化育人功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在樹立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營造健康向上和諧的育人氛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大力營造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校園文化氛圍,努力打造“一校一品”,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浸潤,幸福成長。在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金東區堅持“四個結合”,即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名人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地方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課程改革與校園文化相結合,以文化人,著力打造“學在金東”品牌。
同時,金東區中小學德育工作充分挖掘、開發、利用名人文化資源,賦予德育工作地方特色和人文活力,把艾青故居、施存統施光南故居列為中小學德育基地,以詩人名字命名“艾青中學”,以“人民音樂家”施光南名字命名“光南中學”和“光南小學”,在曙光小學成立“施光南少兒合唱團”,傅村初中開發以沈約、宋濂和艾青為底色的地方名人文化校本課程《潛溪》。多次舉辦艾青詩歌節、施光南音樂節,打造成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金東區各中小學還充分傳承地方文化基因,提煉辦學思想、校訓。傅村小學原名“遵道學堂”,“遵道”成為其校訓;澧浦小學原名“致和小學”,將“致和”作為校訓,“禮文化”由此濫觴;孝順小學做足“孝順”文章,開發孝德課程,讓孝德深入人心;非遺傳承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開展“婺劇進校園”活動,讓校園響起婺劇獨有的腔調旋律與舞姿風采;剪紙藝術,在嶺下小學師生傳承中擁有了新的生命力。
明德輔仁,以文化人,正在金東區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中成為豐富多彩的新時代實踐。截至目前,金東區校園文化獲國家級獎項4個,省級獎項5個,市級獎項21個。金東區校園文化省級立項課題29個,市級立項課題78個,市重點立項課題10個。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