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最直接的表征。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不斷涌現,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方式都深受影響,面臨重新塑造。相應地,新媒體對校園文化的影響極為深刻,其中既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巨大挑戰。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有傳播主體多元、傳播層級消解、傳播手段多樣、傳播內容分眾、傳播時效增強等特點。置身于新媒體時代,學校必須加強文化自覺,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增強文化的主動性。為此,要切實轉變觀念,確立適應新媒體的校園文化觀;要改革課程設計,將新媒體知識和技術融入通識教育;要加快數字校園建設,加強對新媒體的掌控與運用;要加強核心價值教育,堅守或重塑學校精神;要組織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修復人際關系網絡;要加強輿論監測和引導,為學校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學校精神是校園文化的內核
學校精神是學校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推動學校健康發展的內在精神力量。所謂學校精神,是指學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經過歷史的沉淀、選擇、凝聚所形成的能夠體現學校獨特的辦學理念、個性氣質、精神風貌、道德水準和文化品位,并為學校師生員工所認同的一種理想信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和群體意識,是學校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學校精神的內涵極為豐富,是學校內在共性和獨特個性的集合體。其內在共性體現在,學校作為探求學術和真理的神圣殿堂、文化創新和知識傳承的基地、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搖籃,在其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逐漸形成的學校所共有的一些思想品質和價值理念。諸如學校精神所蘊含的民主精神、科學精神、批判與包容精神以及傳承與創新精神等。這些精神相互關聯,相互促進,表現著學校精神的一般特質,共同構成學校精神文化的精髓。其獨特個性體現在,每一所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品質和精神氣質,展現了與其他學校不同的精神風貌和個性特點。
如何培育學校精神
科學提煉校訓、校歌,加強校史教育。校訓、校歌和校史是培育學校精神的重要抓手,是學校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載體。在學校精神的培育中,學校應充分重視校訓、校歌的提煉工作,并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使其充分發揮在建設校園文化中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此外,校史也是對學生進行學校精神教育的重要載體形式。學校應加強校史館的建設,并通過校史資料展覽、編訂校史、進行校史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校史教育,激發師生的愛國、愛校情感,使其自覺踐行學校精神,并積極投身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中。
保持良好校風。校風是一所學校長期形成風氣的總和,它是學校精神的外在表現。作為學校精神風貌的綜合體現,校風存在于學校的各項工作和文化環境之中,體現在教師的教風、學生的學風和學校領導干部的工作作風等多個方面。實踐證明,良好校風一旦養成,就會對全校師生產生一種巨大的同化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成為展示學校精神的表現形式。
充分利用學校具有歷史價值和傳承意義的校園物質景觀。學校具有歷史價值和傳承意義的校園物質景觀,是各校獨有的文化生態,體現了濃郁學校精神。校園文化景觀作為校園文化的外在體現,包含了設計者、建設者和使用者的價值觀、審美觀,具有相當的持久性。尤其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學校,更是如此。校園內富有歷史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物質景觀,向人們訴說著學校發展的歷史和典故,展示著學校精神的歷史風貌和傳統內涵,成為學校建設校園文化的肥田沃土。
此文關鍵字:校園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校園走廊文化建設|文化墻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內容
同類文章排行
- 淺談中學校園文化建設及功能
- 校園文化建設應該由內及外還是由外而內
- 企業宣傳欄的設計風格要注意!
- 校園文化建設領跑者—策億文化
- 特色校園文化設計注重創新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 知名品牌文化建設公司著力打造優秀企業文化
- 校園文化構建力-勤儉篇
- 校園文化構建力-愛國文化篇
- 當代大學生該如何看待學校文化建設
- 真正成功的企業文化建設,是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的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