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在校園物資文化建設的同時要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良好校園精神文化,有利于濃厚的教育、學習氛圍的形成,也能在教育直接難以達到或不能充分發揮效用的地方產生影響,成為教育的向導和有益的補充。校園精神文化是不斷適應社會精神文化發展要求的,是校園主體精神社會化的過程和縮影,能通過其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校園內的每個人在潛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各個方面與現存社會文化趨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因此,各中小學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也要大力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使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與精神文化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性,突出校園文化建設的個性化、特色化。
各中小學要創建的校園文化,既要繼承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擯棄那些不合時宜的舊思想、舊觀念,同時又要積極吸收有益的外來校園文化的新觀念、新經驗,使傳統的文化向現代文化方向發展,使校園文化更具有時代性、科學性、獨創性。由于各中小學所處的地理位置、民族特征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在教師隊伍的素質和學生的發展經歷等方面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各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趨同性的同時,還要繼續保持各自獨特的風格。
加強精神文化建設,要以育人為目的,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
精神形態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面,即所謂的“深層面”,這一層面表現在:
一是學校目標,全體員工一致努力、為之奮斗,逐步成為全體成員的共識,成為學校工作的凝聚點;
二是價值觀念,應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各種方式,樹立全新的價值觀念,使之成為全體師生共同享有的學校內評價人與事的價值,評價成功與失敗,成績與缺點的觀念和標準;是精神作風,學校可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同化、培育師生員工的這種精神作風,來推廣學校的行為規范,發揮精神形態的校園文化的規范功能;
各中小學為了實現自己的培養目標,有必要注重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這種功能不同于教師教、學生學的課堂教學以單向灌輸為主的教育功能,也不是以強制性的手段來使學生接受教育,而是通過非強制性的手段,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之中感染學生,使學生真正享受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本文來源于:http://www.ezbikesh.com(策億文化),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校園文化建設被忽略的核心: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
- 校園文化墻可以放哪些內容
- 企業文化建設能帶來那些作用?
- 很多公司有企業文化,但是卻不知道企業文化代表了什么!
- 如何塑造企業文化,只要做到以下幾點
- 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 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 企業文化建設五要素,你可以了解的
- 企業文化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 如何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