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文化構建力強化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感恩是一種博愛,是一種境界,也是最起碼的一種人文素養。是否具備感恩之心,關系著一個學生能否健康地成長,更關系著一個民族的長遠發展。
因為沒有一個民族會因為只懂得索取而長盛不衰,而能夠取得長遠發展的民族都具有感恩的特質。在以色列,政府為了教育子孫后代不要忘記上海市民在二戰期間,幫助他們的難民免遭法西斯迫害的恩德,把這個歷史事實寫進了中小學教育讀本,并經常以其教育本國公民要學會感恩;在韓國,學校規定學生胸前都要佩帶“孝行牌”。這個“孝行牌”正面是父母的相片,背面是一些孝敬父母的格言與規定。
學校要求學生每天都對照“孝行牌”默想一下自己應該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以色列和韓國的這種對學生時時刻刻的感恩教育,讓人欽佩,促人深思,很值得我們學習。一個人會因為感恩而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而一個國家的人都感恩的話,就都會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擁有這樣的公民的國家能不強大嗎?多年來,我國學校的德育工作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對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這不是導致學生不懂得感恩的根本原因,但卻是對學生不懂感恩這一思想狀況的推波助瀾。另一方面,嚴峻的現實也警示我們,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刻不容緩。因為當前一些人受恩卻不懂得感恩的行為甚至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有媒體報道:一個貧困學生上山砍柴時,把腿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他的班主任為了幫他治病花光了積蓄,并在整整一個學期里堅持背著他上學、放學,此后又供他讀完了高中??墒?,這個學生大學畢業后,卻從來沒有回母??赐^這位曾經給予自己大恩的老師,甚至連一張賀卡都沒寄過。也許這個例子過于極端,但是其蘊涵的警示意義卻不容忽視。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他人的給予卻不懂得回報,甚至認為他人的給予是理所當然的學生卻不是少數。“感恩”對他們來講只是一個字眼而已。這些嚴峻的現實,都在一一告訴我們:讓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刻不容緩。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