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loyalty)即對工作的一種執著、投入、忘我精神,是為自己所追求的事業而獻身的精神。真正把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做,非常虔誠地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也很尊重他人的工作。具體表現在責任心,進取心,踏實的工作作風和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敬”即“尊敬”和“熱愛”,敬業愛崗是謀生的道德。
團隊 (united team) 即若干人按照一定的興趣愛好、文化理念、工作信奉的有機組合。這種組合的前提是大家有共同的工作目標、有溝通交流的愿望、有相互協作的要求和彼此對企業的忠誠。他們所產生的合力表現為“1+1>2”的效應,充分體現“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組合的結果還會出現單個人所表現不出來的特征,比如,企業文化的逐漸形成。這一點頗象生物學里的個體和種群的關系。團隊精神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強大效應。在歷史上蒙古游牧民族的鐵蹄踏平中原,二戰后日本大和民族的迅速崛起,90年代中期我國山東企業的蓬勃發展,劉莊的興旺,華西村的發達等等都是團隊精神的充分體現。美國百事可樂總裁韋思卡洛韋曾說:“我們把雄鷹找來并教會他們編隊飛翔”。
創新(innovation)即在原來的基礎上創建出新的、更適合社會的并能推動社會進步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簡單講,就是不簡單重復,不循規蹈矩。這不僅需要基礎(物質,機制,環境),更需要活躍的思維和勇氣。在中國的企業中,不知有多少家把“創新”作為自己的企業精神,尤其是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以后,更是雨后春筍。這說明我們看到了創新的重要性,想創新,事實上創新也是第一位的。但也要看到問題的所在,我們的創新基礎和創新機制何等貧乏,比如科研和生產嚴重脫節,缺乏創新環境,工作不允許失敗等,這和我們企業文化的落后有極大關系。我認為,我們大部分企業還處在創新概念推廣的階段。我們這一代有文化的年輕人有義務改變我們落后的創新機制,加強我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永遠不步別人的后塵”雖然是SONY公司的企業精神,也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求是、創新”應該成為我們的共識。好的構思一定給予適當的機會去嘗試,發展。集團公司李東生總裁曾經總結xx的發展史:是一部艱苦奮斗的歷史(敬業);是一部不斷為自己創造生存條件,不斷為自己拓展生存空間的歷史(團隊);是一部不斷變革創新、不斷自我超越的歷史(創新)。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