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教育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開啟了我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歷史征程。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吹響了進軍未來的號角,從全局的高度,為我國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體現了國家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強決心。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這充分體現了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的重要思想。學習貫徹落實好《教育規劃綱要》,就必須創建學習型校園,全面提升廣大教師的學習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以更強的學習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升教師的學習力更是教師成長為教育家的必經途徑。筆者現就教師學習力的現狀與對策談談想法和體會。
教師學習力缺乏的原因
苗從地發,學習力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當然是通過后天的刻苦努力,與時俱進,業務水平和思想理論素質才會與日俱增。為何教師們的學習力太低,甚至厭學?事出有因。
一是現行的教育管理體制不利于廣大中小學教師學習力的提高。當今學校出臺的管理教師的制度方案,都是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為準則出謀策劃,決策者們挖空心思用“事事與經濟利益掛鉤” 的制度把教師們捆綁在學校坐班,教師們任勞任怨、辛勤耕耘,承擔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繁重的教學任務,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課內課外輔導學生等等責任,拼命的向學生要分數。滿懷信心、充滿激情的教師們經長期的磨訓,無奈地削足適履,選擇“適應現實” ,被乖乖的訓化成木納的“犁田式” 或“機器型” 的“師呆子” 。校方從不為教師訂閱或印閱教育教學類資料,閱覽室、圖書館徒有虛名。教師們既沒空閑,也沒機會洗腦充電,更不用說“走出去” 吸收素質教育的新鮮空氣。這不是個別現象,更不是危言聳聽,這是當今教育管理實實在在的弊端之一。
相關資訊
同類文章排行
- 談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 體現時代精神 創建校園文化
- 信仰與校園文化
- 構建和諧校園 促進學校發展
- 不可小視校園籃球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分以下幾點
-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
- 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 校園文化:學生社團怎么這樣火
- 名校創造歷史 校訓創造力量
最新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