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是以文化傳承文化,以文化滋養文化的特殊社會組織。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永恒的主題,是學校發展不可回避的課題。跨入新的世紀,當國內的一所所名校完成了學校基本設施建設以后,目光又不約而同的投向了課程建設、文化建設、課堂教學改革等學校改革與發展的核心領域。學校管理者基于學校管理、學生培養等方面的共同認識,以及對學校未來競爭力提升的渴望,普遍把學校文化建設提到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里,僅就我校的文化建設情況與大家做一個交流,其中一些觀點也許值得商榷,希望能與同行分享交流!
一、我們對學校文化的認識和解讀
(一)學校文化的內涵及與校園文化的關系。
“學校文化”這一概念由美國社會學家華勒最早提出。1932年,他在其《教育社會學》一書中首次使用了“學校文化”這一表述,并把“學校文化”定義為“學校中形成的特別文化”。綜合國內外對校園文化的論述,我們認為,學校文化是在一定 歷史條件下,學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共同行為準則及其在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物質設施中的外在表現。它有四層含義:學校文化是以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是由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學校文化是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造出來,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體系、行為規范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表現為學校的“綜合個性”;學校文化的本質意義在于影響和制約校園人的發展,其最高價值在于促進校園人的發展。
1、我們認為學校文化從內而外可以分為四個層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學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因此,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共同價值觀的建設。但我們又不能必須脫離了外層的顯性文化而去構建精神文化,使核心的價值觀脫離存在的載體與基礎。
2、我們同時還認為學校文化是一個歷史范疇,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它都存在并發揮著他的影響力。其意義在于:一是學校文化建設必須不能脫離學校歷史和文化傳統;二是學校文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創新中持續不斷的完善、發展、豐富,須經一代又一代校園人的努力,才能保持其先進性和持久的活力;三是學校文化建設必須要納入學校的發展規劃,使學校文化建設具有制度保障。
3、最后,根據國內外對校園文化研究,我們認為十分有必要認真界定學校文化和校園文化的關系,這對推動學校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