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宜過多使用印刷字體
在學校景觀建設中,我不主張過多使用印刷字體。印刷字體有規范性,但缺乏獨特性和藝術性。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不僅有審美的功能,還蘊含著許多哲學思想,書法本是一種文化載體,學校為什么要拒絕呢?
二、校園中各種命名要有教育意義
一所文化氛圍濃郁的學校,校園里的每一幢樓、每一個廣場、每一條路,都會有它獨特的名字。這同樣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比如保山八中的金杯廣場、蘊韜樓、文心樓、不墨軒(男生宿舍)、得漁軒(女生宿舍)、涵德院(教師公寓)等,其名字所反映的是學校的“做有生命溫度的教育”的辦學理念。那種以其功能直呼其名的“教學樓”“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缺乏教育理念的滲透。
三、校園景觀要有故事
2015年6月,保山八中老師在下鄉招生過程中,偶遇一位山區九十多歲的老奶奶。在與其聊天的過程中,老人指著院子里的一個上百年的石杵臼對老師和自己的孫子說:“我們農村人過年舂糍粑,一定要下力,舂出來的才好吃,孩子們讀書也一樣,要下力才有出息啊!”老師們很受教育,于是學校把這個村子閑下來不用的石杵臼收集了24個在校園里做出了一個“石臼園”,以銘記老奶奶的教誨。現在,石臼園已成為學校的一個重要文化景觀了。
四、校園景觀要能承載特定的歷史
隆陽區的不少學校有特定的歷史景觀特別是碑刻、寺廟、祠堂等,這是學校文化的寶庫,學校領導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價值,把學校的辦學思想融入其中。如保一中的大成殿、實驗小學的先師殿、第三小學、第四小學、杏花小學等,都有過去的祠堂或寺廟或會館,都可以做些文化的文章。一些新建學校,也要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通過碑刻記述等方式來反映當地的文化。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些學校的一些歷史遺跡是D級危房按要求要拆除,一方面學校要與文物部門聯系進行備案保護,另一方面,一定要拆除的,也要存留一些可以珍藏記憶的東西,通過重組、另存的方式,保留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