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精神,在于文化;大學文化,重在建設。推進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要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方面的建設入手。大學精神是廣大師生在學校發展歷程中積淀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理想、信念與價值目標,是大學文化的精髓與靈魂。制度文化是學校師生的行為規范,是維系校園師生人際關系的紐帶,是學校一切文化活動的準則。行為文化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大學精神的具體實踐與集中表現。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是學校文化存在的物質載體。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一是大力弘揚優良傳統。深入挖掘學校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學校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不斷提煉具有學校特色的大學文化特征。加強校史校情教育,發揮校史育人作用。拓展校友文化,加強校友會建設,充分利用校友的文化信息資源,傳揚學校優秀文化傳統。加強校訓的宣傳教育,拓展實踐載體,發揮校訓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與影響力,使之成為全體師生工作、學習的內在要求和外在規范。
二是著力提升育人理念。全面深化“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加大教育教學工作改革,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通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等多種渠道,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宣傳學校的辦學思路、辦學特色和發展規劃,促進師生、校友對辦學理念高度認同,成為師生的行動指南和動力源泉。
三是提高師生人文素養。進一步明晰人文學科的發展定位和思路,促進學校人文類學術機構、學術組織、學術期刊的發展,加強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建設,注重發揮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推動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融合,達到文理滲透、相得益彰,全面提升師生的人文素養。
本文來源于:http://www.ezbikesh.com(策億文化),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