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環境建設中人文關懷的基本內涵
校園環境是指在校園內影響師生員工生活、學習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總和。本文所指的環境是特指學校的物質環境,主要包括學校的建筑群、運動場地、校園綠化、道路以及人文景觀等校園文化物質形態,是校園文化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
人文關懷是指以關懷人、尊重人為主旨的思想體系。這一思想體系表現出對人的生存現狀的關注,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和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校園環境建設中的人文關懷,就是指在校園環境的規劃、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都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理順人與環境的關系,確立人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對人的尊重、關心、理解,通過優美的校園環境體現人們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二、校園環境建設中注重人文關懷的現實意義
隨著教育的發展,對校園環境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為本的理念的以及和諧校園的提出,大學對人才的培養目標朝著“綜合素質型”轉變,人們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使校園環境德育和美育的職能進一步強化,環境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提倡人文關懷,對于校園環境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校園環境是人化的環境,校園環境的職能,就要求在校園環境建設中,以人為主體,關心人,以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目前校園環境建設中,對人文關懷的體現,與我們的理想狀態還有較大的距離,存在種種弊端。校園規劃設計沿用舊標準模式,設計方法存在局限,對現代大學的新變化缺乏敏感和預見,忽視了校園環境的具體的人類行為特征,過分追求宏偉、高大的景觀形象,卻因此忽視了人對環境的多層次需求。廣場以大為好,往往大而不當;車道以寬為好,行人的空間越來越小;綠化急功近利,多以草坪為主,綠而無蔭;建筑物的造型以新異奇特為美,破壞了環境的整體和諧協調。凡此種種,與人文關的精神懷背道而馳。校園環境建設中注重人方關懷是校園環境職能的必然要求。
(一)滿足師生學習生活的需要是校園環境最基本的職能
校園環境是師生從事教學、科研、生活的物質載體。滿足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與學、相互交流、師生生活等物質需要是校園環境的基本職能。校園環境是師生參與、交流和聚會的場所,是每個人獲得認同并以之為歸屬的場所。校園環境是因人的需要而建設,是為人服務。因此校園環境建設理所當然要體現人文關懷,以方便、舒適、安全為最基本的要求。結構、功能合理的物質空間環境有利于激發人們學習和交流的愿望。
(二)環境育人是校園環境的又一職能